欢迎来到湖北大自然米业有限公司官网!
在线订单
联系我们
随州市大自然米业有限公司
产品介绍
地址:随州市曾都经济开发区交通大道西1158号
联系人:陈经理
电话:13908669321
传真:0722-3802198
网址:www.hbdzrmy.com
邮箱:272463626@qq.com
详细介绍
观察 | 水稻产业的新问题与新路径
讲问题:“水稻生产存在‘三高一低’的问题,品种结构存在‘三多三少’的问题。”“持续开展超级稻育种研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。”“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、口粮供给的重点是稻米、稻米供给的关键是粳稻。”“依靠进口调节国内的粳米消费几乎不可能实现。”
 
讲方向:“超级稻育种有四大主攻方向。”“围绕4个育种目标,从‘0’到‘1’培育多年生稻。”“粳稻种质创新面临巨大挑战,要发掘杂草稻等种质资源中的有利基因。”“野生稻蕴藏着丰富的抗性基因,抗逆性强。”“再生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储备。”
 
讲产业:“稻谷收购价持续走低,种稻利润低。”“由于一味盲目扩大稻米加工产能,行业竞争异常激烈,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,面临生存危机。”“企业一端连着生产,另一端连着市场。目前种业巨头已将育种前端资源技术与后端产业链种植有机结合。”“以品质为核心,通过育种、种植、品牌三方联动,打造优质优价各方共赢的全产业链闭环。”
 
4月2日,水稻产业链发展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。本次论坛是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13个分论坛之一,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。与会嘉宾聚焦水稻全产业链发展,讲问题、讲方向、讲产业。本次论坛为观察中国水稻产业提供了一扇窗口。
 
图片
水稻产业链发展论坛现场。
 

 

新问题

水稻生产“三高一低”,品种结构“三多三少”

食以稻为先。作为我国总产量和播种面积第一大的口粮作物,水稻是保障我国口粮安全的核心,全国六成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。
 
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我国水稻行业出现了一些问题。
 
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华凤指出,我国水稻生产还存在“三高一低”的问题,品种结构则存在“三多三少”的问题,即水稻生产农资成本高、劳动力成本高、资源消耗高,但种稻效益低。与此同时,高产品种多,优质专用品种少,感病虫品种多,绿色安全品种少,资源消耗型品种多,资源节约型品种少。
 
从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可看出端倪:粮食总产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,稳住18亿亩耕地(其中水稻需稳住4.5亿亩);主攻单产(水稻亩产在470公斤左右);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,开展吨粮田创建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。
 
“水稻种业在增产千亿斤粮食中有能力做出突出贡献。”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说,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,依靠有限的耕地,不仅要让14亿人吃饱,还要吃好、吃得健康,就必须不断提高产量。持续开展超级稻育种研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。
 
据估算,若到2032年,粮食总产要在2022年产量基础上,提高到14731亿斤,单产需提高7.28%。按目前水稻占粮食总产的30%计算,2032年水稻总产要达到4470亿斤,单产需提高7.2%,任务艰巨。
 
抓产量的同时还要抓品质。当前水稻生产和消费从单一数量型增长逐步转向高产、优质、高效、生态与安全并重的多元化需求。
 
“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、口粮供给的重点是稻米、稻米供给的关键是粳稻。”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、研究员谢辉表示。
 
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张亚东介绍,好吃的大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,直链淀粉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子。江苏当地灌浆期的高温不利于优良食味品质的形成。培育半糯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已成为江苏优质稻的发展方向。
 
据介绍,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粳稻种植国,生产的粳米几乎全部用作口粮。虽然我国整体稻米市场供应充足,但以东北“稻花香”等品牌代表的优质粳米却供不应求。除中国以外的粳稻国际贸易量仅约50亿斤,相当于国内消费量的4.1%,且国外粳米价格是国内的5~10倍。
 
因此,依靠进口调节国内的粳米消费几乎不可能实现。面对国内外粳稻市场供求关系的复杂局面,国务院发布《“十四五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》,提出要稳定发展优质粳稻,巩固提升南方双季稻生产能力。
 
全国70%以上的粳稻种植集中在东北三省及黄淮稻区。早籼改早粳,晚籼改晚粳。目前,上海、江苏等地早已完成“籼改粳”的种植结构调整。湖北、江西、重庆、海南、河南等省份都提出了“籼改粳”以提高稻米品质。
 
图片
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华凤
图片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
图片
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、研究员谢辉
图片
 
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张亚东
 

 

新路径

超级稻、再生稻、多年生稻受欢迎

调优产品结构、调精品质结构、调高产业结构——面对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,这是最佳选择。袁隆平院士曾说,最经济、最有效、最现实的方式,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新品种。
 
杨远柱介绍,超级稻育种有四大主攻方向。培育超高产品种以提高单产水平。培育早熟双季稻和再生稻高产品种以提高总产。培育抗病虫、耐耐逆境高产品种以提升稳产能力。培育养分高效利用、耐贫瘠、耐盐碱高产品种提高中低产田单产水平。
 
育种技术发展为培育绿色优质超级稻品种提供了更多可能。目前,我国水稻育种正处于分子标记辅助和分子模块育种为代表的3.0时代,并逐步向以分子设计、基因编辑为代表的4.0时代迈进,从单一基因(或性状)的改良向高效聚合多个基因(或性状)的协同改良迈进,最终迈向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智能育种阶段。
 
除了继续培育杂交稻,种质资源利用、多年生稻、再生稻、优质粳稻也是与会专家提及的关键词。
 
野生稻蕴藏着丰富的抗性基因,抗逆性强。广西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、院长邓国富指出,广西野生稻资源丰富,国际上公认的实用性最强的抗白叶枯病基因、全球首次报道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,均挖掘自广西野生稻种资源。
 
“粳稻种质创新面临巨大挑战。发掘杂草稻等种质资源中的有利基因、基因编辑与生物大数据分析将是育种4.0时代粳稻种质资源创新的必由之路。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孙健表示,粳稻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,在品种更迭时需要多样性种质资源的深入开发,如野生稻、农家种、杂草稻。
 
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、教授胡凤益团队多年来持续攻关多年生稻品种培育,利用云南长雄野生稻等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,把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转移到一年生栽培稻中,成功培育成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并进行商业化生产。“围绕宿根(茎)聚集、多年再生、产量稳定、经济可行等4个育种目标,从‘0’到‘1’育成第一个多年生稻品种,配套以“免耕”和“越冬”为核心的多年生稻轻简化耕作栽培技术。”
 
值得一提的是,国际顶级学术期刊《科学》将这一研究成果列为“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”,并评价多年生稻为“游戏规则改变者”(game changer),是全球农业领域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。
 
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,再生稻在实现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和确保粮食安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据估算,中国潜在的再生稻种植面积达5000万亩以上,按再生季产量每亩300公斤计算,全国每年可增收150亿公斤稻谷。
 
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张建福表示,再生稻具有优化稻作结构和提高复种指数的作用,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储备,已成为我国成效显着的水稻种植制度。“但目前的再生稻品种主要从生产推广的品种中进行筛选,直接选育的再生稻专用品种较少。缺乏强再生力种质与适于轻简化栽培的水稻品种,成为制约再生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。”
 
图片
广西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、院长邓国富
图片
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、教授胡凤益
图片
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张建福
图片
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孙健
 
 
一周之内,突破56家!

【上一篇】:这一生吃过很多大米,直到遇上了随州香稻……

【返回】



推荐产品更多++
新闻动态更多++
湖北大自然米业有限公司